铁枪拖油瓶
贵州遵义一男子竞拍房车时,6岁女儿抢点手机屏幕致出价112999成功!男子以女儿点击无效为由,申请悔拍!但平台却要求男子提供女儿清楚点击界面的画面,否则就要扣除6000 元的保证金!男子表示这让我怎么提供?律师表示民事案件举证不应提出过高要求!
你有没有想过,平时刷手机竞拍个东西,本来想捡便宜,结果孩子一闹腾,就拍出天价?贵州遵义的曹先生就碰上这事儿,女儿一戳屏幕,112999元成交了!他想悔拍,平台却卡着证据不放,这事儿到底怎么收场?
曹先生是贵州遵义人,今年35岁,平时干些零工,收入不高,一家三口过得紧巴巴的。他一直有个小梦想,就是买辆房车,带着老婆孩子出去转转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可钱包瘪瘪的,新车买不起,就瞄准了二手拍卖平台,盼着能淘个便宜货。之前他也试过几次小拍卖,但都没中标,这次看到阿里拍卖上有一辆六成新的房车,起拍价才999元,原价20多万,这机会太诱人了。他赶紧缴了8000元保证金,准备下手。
曹先生生活挺普通的,早年从学校出来就打工,先在工地干活,后来换到物流啥的,风里来雨里去,挣的那点钱刚够养家。老婆在家带孩子,女儿6岁,正是调皮年纪。他家住市区出租屋,地方不大,客厅放张沙发就算客厅了。平日他省吃俭用,手机上爱看汽车视频,憧憬自驾游啥的。这次拍卖前,他仔细研究了车辆详情,觉得值,就决定参与。
拍卖那天是1月30日晚上,价格从999元起步,一路往上窜。曹先生出到85999元就停了,因为觉得再高不划算。他退出了页面,四十分钟后又点进去瞧瞧,这时女儿凑过来,按了屏幕,出价直接到112999元。没人再加价,他就成交了。
平台显示出价时间是8点24分,订单创建在8点42分。曹先生马上联系客服,说是孩子误触,要求取消。客服让他找拍卖公司,厦门永信网络拍卖公司,说可以悔拍,但保证金得扣。阿里拍卖也说按规则办,除非有证据证明是孩子操作。
曹先生家有监控,录下了那一刻:他盯着手机,女儿靠近点了一下,他惊讶地看看手机又看看孩子。时间戳是8点23分40秒到49秒,有点延迟。他把视频发过去,可平台和公司都说不够清晰,看不清界面细节,没法确认是误操作。
律师赵良善说,民事案子举证不能太苛刻,只要视频显示孩子操作时间和下单时间吻合,就该算有效证据。毕竟孩子误触是突发事儿,要求高清画面太不现实了。根据民法典,8岁以下孩子行为无效,如果证明是女儿干的,竞拍就该取消,保证金退回。
曹先生反复沟通,近两个月打了无数电话,发了邮件,还联系了厦门和杭州的市场监督局。部门试着调解,但平台和公司不答应,调解失败,建议走法院。可曹先生算了笔账,去两地起诉,路费住宿就超7000元,比保证金还多,他收入低,哪扛得住。
3月14日,保证金6129.99元被转走,他就这么丢了钱。拍卖公司说,视频没法证明具体操作,手机在他手上,他承认参与过,就按悔拍扣款,分给公司、阿里和车主。这事儿闹出来,网上议论纷纷。有些人说曹先生大人不小心,手机别乱放,全推给孩子不对。也有人觉得平台太死板,规则该灵活点,体谅普通人。律师建议,平台多协商,或者加防误触机制,像确认密码啥的。
从法律角度看,这暴露了在线拍卖的漏洞。竞拍规则严是为了维护秩序,但遇到未成年人误操作,就该参考民法典规定。举证责任在曹先生,但他提供的视频已经够基本证明了,要求清清楚楚的画面,等于设高门槛,让人难办。现实中,很多家庭像曹先生这样,收入不高,维权成本大,往往就吃哑巴亏。市场监管部门虽介入,但没强制力,调解不成就推给法院。法院能审视频,判行为无效,但打官司耗时耗力,对普通人是个负担。
类似案子不是头一回了,网上拍卖误触的事儿时有发生。平台该想想,怎么优化系统,保护用户。比方说,加年龄验证或二次确认,尤其高价竞拍时。律师也指出,包容原则很重要,各方设身处地,别一味卡证据。曹先生本想捡漏,结果赔了保证金,还搭上时间精力。他继续打零工,生活没大变,但这事儿让他长记性。社会上,这案子提醒大家,竞拍时多留心,别让孩子靠近手机。
更深层看,这关乎公平。平台大,规则定得严,小老百姓碰上意外,就容易吃亏。法律精神是保护弱势,举证标准该合理,不能让突发事件变成无解难题。赵良善律师强调,只要有操作痕迹和惊讶反应,就可认定误触,不必追求完美视频。事件后,媒体报道了,引发讨论。有人分享自家误触经历,呼吁平台改进。也有人批评曹先生监管不力,但多数同情他。拍卖公司坚持要对车主负责,保证金分账处理,没法轻易退。
曹先生向帮忙反馈,记者采访了各方。阿里拍卖说会核实,但没回复。公司工作人员重申视频无效,无法交代委托方。市场局说调解结束,建议司法维权。朋友们,你们遇过类似误触吗?平台规则公平不?欢迎评论区说说看法,一起讨论怎么避免这类坑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