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义的名桥以及它的来历?

遵义 更新于:2025-04-16 02:11
  • 用户9808647273373

    遵义是一座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,其中著名的名桥是“遵义桥”。
    遵义桥,又称“红军桥”,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,横跨赤水河。这座桥始建于1935年,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。
    遵义桥的来历与红军长征的历史紧密相关。1935年,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,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。为了顺利通过赤水河,红军决定在河上修建一座桥梁。经过艰苦的努力,红军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了桥梁的搭建工作,为红军部队顺利渡河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    遵义桥不仅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标志,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。在长征过程中,这座桥见证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、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。因此,遵义桥被誉为“红军桥”。
    遵义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桥梁,也是遵义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。如今,遵义桥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、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。

    举报
  • 27442998

    遵义的名桥:迎红桥、可桢桥;遵义县乌江镇的乌江大桥、山盆镇落炉的铁索桥、江界河大桥。

    它的来历:

    1、迎红桥位于遵义市万里路南端,原名丰乐桥。此桥始建于清咸丰元年(1851年)正月十日,同年冬月二十二日竣工,命名丰乐桥,取"民丰崇乐"之义。桥跨洛江,为五孔圆拱石桥,长60、宽7米。解放后于桥面两侧各扩宽2米作人行道,并铺设沥青桥面。1966年为纪念"遵义会议"三十一周年,经遵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易名为今名。

    2、 2002年新建的可桢桥,位于城中心闹市区,以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来命名。

    3、遵义乌江大桥,位于贵州省遵义县乌江镇,跨乌江,于1995年3月开工,1997年12月竣工,是交通部与贵州省“八五”科技联合攻关项目。

       乌江大桥全长461.6米,桥宽14.5米,主桥上部结构为薄壁钢纤维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加劲梁、吊拉组合主缆,跨径组合为6628866米,中跨中部168米为悬索部分,两侧各60米为斜拉部分。设计荷载汽车-20;挂车-100。

       该桥为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连续加劲梁吊拉组合桥(简称P.F.C吊拉组合索桥)。其“全截面缆吊预应力悬拼”的施工工艺,获1999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。

    4、铁索桥坐落于遵义县山盆镇与桐梓官仓镇的交界处,两岸悬挂危壁,铁索桥横跨于混子河上。全长约30米,桥上遮檐盖瓦,既可以供行人乘凉,又使桥体不受雨水侵蚀。两边设有扶手,靠中间是两根对称的横木,过道约1.5米宽,为实木铺成。铁索桥的建成,为两岸群众往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    5、江界河大桥,位于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风景区,在瓮安县城以北48公里处的震天洞峡谷中。此处旧志称“浪挟风霆”。天下第一桁式组合拱桥。获1997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(国优工程)。

    江界河大桥飞架山巅,横空出世,巍峨壮观。全长461米,宽13.4米,江界河大桥雄姿桥面至最低水面263米,主孔跨径330米。在同类桥梁中,江界河大桥雄居世界第一,堪称天下第一桥。它的建成,宣告了桁式桥梁新的世界纪录的诞生。

    举报
  • 立山居士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